神经衰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年薪30万在央企上班,她却说生活没有安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治白癜风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mbbdf_zx/emwsafw/
                            

原创OBL我们是有故事的人收录于话题#进击职人个

-职业故事-

她的家人不让她逃。离开“铁饭碗”,吃什么?穿什么?在上一代人,特别是北方人眼里,除了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其他的工作并不能算作是工作。

-1-

“我今年的愿望,是希望时光倒流,让我回到年。”

约饭结束时,央企基层员工小孙说出了她的新年愿望,伴随着眼光中闪过的希望、无奈和自嘲。是的,她想回到那个可爱的年代,工人阶级能当家做主的黄金时代,国企员工的黄金时代。

小孙是我们约谈的第二位年轻北漂,大学开始定居北京,一路读到研究生,本硕都有着显赫的名校背景。

当年校招时进入了一家巨头央企工作。她思维敏捷,语速轻快,有着北方人特有的热情,倾诉欲望强烈,不论什么话题都愿意引导“我怎样怎样”,可以看出她是个以自我为中心、自信的女孩子。

但同时我也隐隐察觉到,她的眉头不喜舒展,似乎总有说不出的焦虑情绪在周身环绕,这是一种很玄学的气场,很难形容。

-2-

小孙在大学时就罹患神经衰弱,考研的压力让她整夜失眠。为此,她走遍了大学所在城市的所有失眠门诊,发现广告做的越响,是骗子的可能性越大。

“就弄一个六七十的老大爷在那坐诊,随便问你两句就让你做检测,张嘴就要你多,我才不去上那个当呢!这大爷是不是大夫都难说。”提起当年的求医经历,小孙简直如数家珍。

后来她找到了规律:这种失眠和压力是正相关的,一旦自己遇到了超出界限的压力,就会体现在睡眠上,而她的抗压能力很弱,失眠的情况也愈演愈烈。

随之而来的是病情的加重,神经衰弱最终进化成了抑郁症。

提到抑郁症这三个字,总让人有些不寒而栗,据说病人都会走向我们不愿看到的结局,对此小孙表示并没有什么,房贷还没还完,怎么敢死呢?

“80%的都市人都有精神病,你要是没有点精神疾病,出门都不好意思跟同事打招呼。”

她还有社交,还有期待,看来还可以抢救,据说抑郁症晚期的人看世界都是灰色的,感觉不到一点希望,显然她并不是这样的人。

我问她,那你现在还失眠吗?我以为她感情幸福,又在稳定的央企工作,应该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了。

她却用关爱弱智的眼神看着我,说:“你应该问我一礼拜能有几天睡着才对。”

-3-

“你是不是以为我们央企每天上班就是摸鱼呢?”她有些不快,摆出防御的姿态,看上去有不少人质疑过她的工作,当然,也许更多的是羡慕和嫉妒。

“我特别想找一份你们口中的国企工作,我现在这份工作可能是假的。”

小孙在北京知名大学研究生毕业,凭借出众的实力,一路过关斩将,在校招季斩获了许多名企offer,同时也考上了公务员,她面临着所有优等生当时都会面临的头疼问题:选择。

“我很看重钱,所以公务员是我第一个pass的对象。”小孙说的非常实诚,同时这也让我一懵,毕竟在中国,勇于放弃公务员工作的人不多,都活在新闻里,女性就更少,都活在传说里。

“我对比了一下,其实大型的私企和央企给的钱差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我当然毫不犹豫地选央企了,国家背景,至少我进去了没人能随意辞退我,平台也高,能让我快速成长,我觉得这是当时最好的选择,当然现在看也是的,从成本收益上来算的话。”

“哦,对了,还有只有央企能给户口。”小孙看似无意地补充了一句,“次要原因。”

-4-

小孙说,她在单位的工作是一名客户经理,客户才是关键,经理什么的自己爽就好,并没有用。

“我的工作其实和销售蛮像的,要带着技术方案到处找大佬游说,让他们买我们的服务。”小孙轻描淡写地说着自己客户经理的工作内容,看似稳如老狗,细节却值得让人细品。

首先,结合小孙的单位性质,每一单合同小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这一切都要压在一个应届生的身上;其次,结合小孙的年龄,她要独自去面对身价是她成百上千倍的客户,精神压力不可谓小,这一切都要压在一个应届生身上;再次,她是一个文科生,而面对的工作又是技术性很强的东西,需要她用最快的速度学习掌握,还要跟业内人士谈笑风生,这一切都要压在一个应届生的身上。

听弦歌应知雅意,我用我以上三条猜测直接询问小孙,得到了较为肯定的回答:这些事儿的确都压在她自己的身上。

“文科生怎么样,到了职场就不应该有学生思维了,面试时都跟HR吹过自己学习能力极强了,好多事儿该抗就是得抗,这是咱的职业操守。”小孙并不拿自己的文科出身当挡箭牌。

“当然,也是我们的技术部门同事支持不给力,带他们去还不如我自己去,免得添乱。”她补充了重要的一句。

“后来领导找我谈话,要我转去文案岗做支持工作,我还挺开心的。”小孙理了理思路,开始讲述她的职业生涯,“平淡如水,没什么提升,但也凑合,毕竟不必再一天接三十多个电话。”小孙不喜欢客户经理的工作,有明显的抱怨情绪。

不过好在她已经脱离了苦海,我鼓励她,已经不是孙经理了,别有那么大的压力,都过去了。

“给你讲个笑话,就在上周,因为客户经理大量流失,领导又把我调回了客户经理岗位。”小孙看了我一眼,“能走的,都走了,剩下的都是走不了的。”她眼光无神,又淡淡呢喃了一句。

最恐怖的是,苦海无边,回头又是苦海。

-5-

“我觉得我被骗了。”小孙苦笑说,“我一直以为我们这种龙头央企一定不像传说中那种低效落后的企业一样,还是我太天真了。”

失望的情绪在小孙的周身弥漫开来,我觉得我可能找到情绪的爆发点,便继续追问了下去:是什么让你如此厌恶?

“每天早晨9点上班,竟然要求我们八点就到公司,早读一小时,我高考的时候也没有这个待遇。”我觉得这是玩笑,小孙再三强调这是真的。

“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只能算是日常,估计所有体制内的单位都有,还不算太让人讨厌。”小孙表示,她最反感的是一些不妥帖的制度和流程。“本来有个其他部门的岗位更适合我,我面试之后都通过了,最后竟然被我们小领导给一票否决了,他坚决不放人。”

我后来和其他大公司的同事了解了一下,的确,为了促进企业内人员流动,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不少公司都是原则上一旦面试通过,那么原有领导其实是不能阻挠的。

-6-

人人都说央企员工的收入高,福利好,至少我爷爷那辈儿是这样的:他老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央企老员工,年轻时混的风生水起,吃过见过,这段历史总是挂在他的嘴边。

那么现在的央企员工,究竟能赚多少钱呢?为此,我询问了小孙。

“公司利润爆表不是个人利润爆表,找工作的朋友们这个要分清,不要期望过高。薪资并没有外人想象的高,作为底层小兵也没什么传说中的灰色收入。”

她列了个单子,大致福利包含供暖费2K/年、交通补贴2W/年、通讯费补贴/月、医疗费补贴5K/年、节日费1W/年、高温费1W/年。包含了各项福利之后,平均税前27w到30w。

“应届生或许觉得好高,但其实我们这种层次的学校,我们的同学,入职五年内都会大幅超过我。”

我羡慕地说道,好歹你们有福利啊。

“别老盯着那点儿福利,别人不算福利,薪水都会比我算福利高,我们不涨。”

“晋升就不要想了,医院挂号,挂特需号的一大堆,还有主任医师号,副主任医师号,你应该是个普通号,可能还是多号。当然如果你就是特需号,那我说的对你参考性不大。”小孙说,”如果你不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又没有房贷压力,那这点钱是会让你活的很安逸。但任何一个京一代要想在北京定居,谁会不买房呢?”

在这座围城里,水很深,你如果没有特需号在手,无论是能力积累还是薪水,渐渐地都会被社会的大潮甩的很远。

-7-

小孙内心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逃离,但是她被束缚得死死的:

他的领导不让他逃。名校研究生毕业的光环让领导深感威胁,曾当面对他说:“我知道你想取我而代之”,即使小孙并没有这个意思,落后的权威意识阻碍着小孙流动到她能创造更大价值的位置。

她的家人不让她逃。离开“铁饭碗”,吃什么?穿什么?在上一代人,特别是北方人眼里,除了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其他的工作并不能算作是工作。

房子不让她逃。每月一万好几的房贷是一种幸福的压力,象征着她有产,象征着她有家,也象征着她的抗风险能力几乎变为零:离开了这里,你去哪里每个月变出一万多的房贷呢?

她自己也不让她逃。作为一名女性,她明白工作的来之不易,也知道自己将要面临的一切:结婚、生子、家庭......她逃不掉。

或许苦海无边,回头依旧是苦海。她选择了立足当下,暂且苦中作乐,和生活继续斗争也奋斗下去,直到等来下一个逃离的契机。

原标题:《年薪30万、在央企上班,她却说生活没有安全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