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全球超过三亿人患有抑郁症,其中中国患病率高达百分之7,据此估算,大概有万中国人患有抑郁症。世界卫生组织在报告中指出,如果保持这一趋势,不考虑社会经济水平、国家信仰、文化以及宗教等因素影响,年将超管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总和,将成为致残的第一大诱因。
那么什么是抑郁症?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因为抑郁症的科普,并没有纳入我们的必须教育体制中,所以人们会倾向于用已知的经验认知去联想和判断,导致人们多少会对抑郁产生误会,总是认为得抑郁症的人每天都悲痛欲绝,实际则不然。比如微笑抑郁症,作为一种新型抑郁倾向,多发生在服务行业,出于工作需要,他们大多时间要面带微笑,将真实的情绪隐藏起来,心中的抑郁得不到疏解,久而久之积累成为抑郁情绪,所以并不是幽默开朗的人就不会得抑郁症的。
上世纪20年代有心理学家发现,那些从小被父母夸赞有幽默感的孩子更容易早逝,这类人的社交能力,往往强于一般抑郁症患者,天生的幽默感能够很好的掩饰内心的失落,当身边的人们发现他们精神状态异常时,往往会很震惊。其实抑郁症的表现并不是终日以泪洗面,准确的描述是没有生命力,是持续的情绪低落,如果最近心情很糟,但是一顿美食可以治愈,那可能是你的情绪摔了一跤,想要吃颗糖果寻求安慰,如果是一跌不起,同时又嗜睡、思维迟钝或者疲劳消极等症状,一定要及时需求专业帮助。
还有一些人发现,最近几年网络上甚至是身边的抑郁症患者逐渐增多,井喷式的爆发几乎到了“人均抑郁”的地步,世界卫生组织也在年全球抑郁症报告中指出,中国发病率为百分之4.2,成为全球抑郁症患者最多的国家。其实在年前,中国几乎没有关于抑郁症的诊断,年某天,医院精神科接待了位病人,其中百分之36为神经衰弱,只有百分之1诊断为抑郁症。尽管他们的疾病表现都差不多,那时候从苏联传来的精神衰弱,还在支配者人们的思想,胸闷气短是人们常用的描述方式。
直到近几年媒体的报道,使得人们对抑郁症的了解,减轻了社会对抑郁症的偏见,人们不在羞于启齿,并且不断寻求帮助,然而实际情况不容乐观,据年一项对中国50万人的调查显示,重度抑郁症与农村和低收入状态呈正相关,中国与其它缺少药品的国家一样,10名患者中不足2人就医或服药。19年的报告指出,中国抑郁症患者6成为女性,将近百分之70的患者超过35岁,在地域分布上,陕西、甘肃、福建等地区重度抑郁症患者占比例最高,江苏、上海等地相对较少,关于抑郁症的讨论还在继续,我们看着它在慢慢变好,虽然它目前依然糟糕,抑郁症从来不是小朋友的过度矫情,也不是精英的时代病,只是由于各种原因,从过去到现在,大多数的患者不曾有机会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