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什么是情志,如何调和情志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哪里最能治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作为最早的医学典籍的创立者,黄帝在养生方面有着很多与众不同的法则。纵观《黄帝内经》全书,有关药物的方子不过十几个而已,可有关食物养生、精神养生方面的内容却占据了全书的大半版面。食物养生,也就是平时的一日三餐,那精神养生又是什么呢?其实也非常简单,那就是人的情绪,即人之喜、怒、忧、思、悲、惊、恐,这七种情绪,每个人都会有,中医将其称为“情志”。一个人如若情志过度,就会导致阴阳失调,而阴阳失调则气血不畅,气血不畅自然就要引发脏腑之疾病了。《黄帝内经》说:“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由此可见,在养生的过程中,情志是多么重要。它不但直接影响人的处事行为,同时与人体的健康不可分离。《黄帝内经灵枢》强调说:“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应该说这是情志对一个人的作用体现,情志和,人自然就会健康,情志不和,则五脏受损。平时常说的“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正是《黄帝内经》对情志不和的理解,一个人过度地惊、喜、忧、思、恐必定会造成内脏的不和,从而改变气血运行的正常,如此又怎么会无病呢?

大家应该都有看过《三国演义》,其中东吴的都督周瑜可谓人间豪杰,但他却有着情志不和的大问题,诸葛亮也正是利用了他这一弱点,才通过“三气”而置他于死地。我们常说气是百病之源,其原因《黄帝内经》早有解释:“怒则气上。”怒之所以会伤肝,就是因为肝性刚直,阳常有余但阴却不足。作为藏血之器,当怒气上升也就相当于血随气上了。所以周瑜才会因怒致气,因气吐血,最终一命呜呼。

所以,我们想要养生求健康,就得学会调和情志。正如《黄帝内经》所倡导的:顺应四时保养神气,调节情志,勿使过度。我们想要有效地把握自己的情志,起到养生自修的目的,那就得学会“勿使过度”这四个字。我们不妨从情志失调的角度来看一下情志“过度”对五脏所带来的伤害。

喜伤心,这是中医一直都奉为大道的重要观点。《范进中举》是我们上学时候学过的一篇文章,范进一把年纪才考中举人,当他猛然听到中举的消息之后,竟然喜生狂疾,这正是喜伤心的一大表现。一个人的情志皆以心为首,当它轻松欢快时,气血就会通畅,人体的肌肉会非常放松。可一旦人欢喜得过了度,则易出现心气不足的状况,这是阳气受损、心气受动的结果。如此,人的精神也就受到了削弱,从而引发心悸、紧张、健忘等问题,甚至是心绞痛或者范进那样的狂疾。所以适度的欢喜是会让人精神向上的,但过度则“乐极生悲”。

怒伤肝。这是因为怒带气上,肝失调和的结果。中医常说“肝气横逆,克犯脾土”,这正是人发怒之后,出现肝气横逆,进而胸闷、肋痛,甚至吐血的原因所在。

思伤脾。《黄帝内经》说:“思则气结。”也就是说过度的思虑会引发神经系统的失调,从而出现消化系统分泌不足,终致神经衰弱之症。而且脾受伤人就会吃不好睡不好,那问题也就会不请自来了。

忧伤肺。林妹妹是我们知道的喜欢忧伤的典型人物,她的主要问题——气短、咯血、干咳等症状都是忧伤所致。中医所说的“过悲则伤肺,肺伤则气消”,就是对林妹妹最好的总结了。

恐伤肾。肾是藏精之所,为生命先天之本,过度恐惧会导致神经系统的自然分泌与运转失衡,使肾没有办法为生命提供所需的物质,自然也就有损于生命的正常了。中医主张“治恐当补肾,治惊应安神”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了解了情志对五脏的影响和作用,那么调节情志、“勿使过度”这一做法也就好理解了。人生变故十之八九,我们一生要经历的事情实在太多,谁也不知道哪天就会遇到什么事,但只要我们尽力将自己的情绪把控在一个合理的度上,少做那些费尽心机、伤透脑筋的事,看开得失,人自然也就变得轻松了,健康养生自然也就达成了。《黄帝内经》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生养生,调节情志不外如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