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复制链接]

1#
北京那有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几年前我曾经经历过长期出差、加班、熬夜,在这个过程中一次重感冒,因为工作实在太繁重,所以没有及时治疗,我记得当时只是找了一天请了大概几个小时的假,回酒店休息了一会而已。不过在这之后,我的耳朵开始出现异响,后来是鼻腔异响,再后来只要多说几句话,喉咙就会很疼。

在陆续出现以上这些症状的过程里,医院,每次挂的都是耳鼻喉科,这几次的诊断结果分别是中耳炎、鼓膜变形、咽鼓管功能紊乱、最后一次诊断为神经衰弱。

期间我因为喉咙的问题还在一个社区诊所做过一段时间雾化,当时做完雾化的效果是很明显,但大概做完一两个小时以后,就会持续之前的疼痛感,在不间断地做了一个月雾化之后,我放弃了。

每天来来回回地折腾去治疗、但症状却不见好转,其实是让人很难过、很不舒服的一件事。

第四次就诊时的医生告诉我说“你鼓膜没有任何问题,你别再看耳鼻喉科了,你前面几次都误诊了,你知道吗?你的症状都是神经衰弱导致的,你回去调整睡眠,调整好了以后去看神经科。”

在这之前,我每次都是非常认真地遵照医嘱去服药、清洗鼻腔、每天使用鼻腔喷雾的。

然而漫长的就诊、治疗、无效后再去挂号问诊、治疗的过程反反复复,却每一次都不见效果,甚至越来越严重,让我逐渐对于自己的状况失去了耐心,我开始运动、试图推掉一些琐碎且没有意义的工作内容、调整睡眠、喝养生茶等等,但是这样的补救措施,其实并不会真的缓解已有的这些症状,只是不会让其更加严重。

不过由于经历了几次误诊,我逐渐意识到,我的病症可能不是那么常见,即便调整了睡眠之后,我也没有再去看神经科。因为持续看病、持续误诊、持续接受治疗的过程是真的挺耗精力和耐心的,并且每一次你都不知道会不会有效果。

两周前(医院大概已经时隔两年了),我又去看了中医,这一次我又跟医生详细复述了之前看病的经历和自己的症状,从医生那得知,我之前自我调整的做法还算正确,只不过误诊导致的那些持续叠加的症状可能会有改善、也可能不会有改善。

她的原话是“只要一直把这些症状当作你身体的一部分,不去想它,可能,只是可能会逐渐消失。”

另外,我还想说说关于误诊的问题。虽然多次被误诊、并且遵照医嘱后病情毫无好转的感受并不好,但是我们需要了解医生和其他职业一样,医院就是他们的职场,出诊是他们的日常工作。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构成整个社会的普通人而已,任何人也都有出错的可能。我们需要允许此类事件发生,当然这不包括重大的医疗事故。

我最初出现耳朵内有异响的症状其实是在年的夏末,前四次看病的经历集中在——年之间,自打年之后,我就没有再因为这些症状去看病的经历了。接着就是最近这次经历了。

我之所医院,不是因为我“放弃治疗”了,而是我开始结合自己的状况看书、查资料,进行自我调节。

我们需要允许医生工作失误。因为人体原本就很复杂,更何况他们再专业,也不可能了解所有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症状。正如每份工作都有可能会遇到全新的挑战一样,医生也不例外。

但是我们作为独立的个体病患,难道不该做些什么,以加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了解吗?

也就是说,我并不会因为误诊而医院,而是我接受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我的状况不常见,不是大多数医生靠多年积累出来的经验就能治好的。否则也不会前三次全部误诊。

这是我在第四次看病之后,总结出来的。因为接受误诊的治疗方法和建议,其实并不会对我的治疗有实质上的帮助。所以那一次之后,我不能确定第四位医生说的对不对,但我接受了一部分建议,就是调整了自己各方面的习惯。

我们常听人说“专业的事就得专业的人去做”,这话我只认同一半。任何事情都没有那么绝对。

比如,学校是提供知识、教书育人的地方,但如今人们为什么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呢?是因为家庭环境是一个婴儿来到这个世上最先接触的、也是唯一长期生长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下他会发展出意识、心智,这个环境决定了他是否能长成身心健康的孩子,而这些其实是在孩子进入学校之前都已经发展出来的特质。

所以相应地,学校也需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