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江20年来有40万人脱贫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采取产业扶贫、基础扶贫、智力扶贫、社会扶贫“四条腿”一起走路,项目建设、技术培训“两只手”同时抓的办法,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年来,全县累计解决贫困人口温饱8.7万户41.7万人,解决3.73万户15.7万人的行路难问题,解决11.15万人、12.6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3.61万人的用电难问题,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6年的203元增加到2006年的1879元。
20年来,该县以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着力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行路、用电、饮水、上学等困难。先后投入扶贫资金1.24亿余元,解决11.15万人和12.6万头牲畜饮水难问题;新增和改善农用耕地灌溉1.4万亩;建成村、屯级公路655条,15万人告别行路难;建沼气池16217座,节柴10多万吨;架设输电线路186.18公里,新增0.88万余个农户用电照明;完善111所中小学校舍建设等。
加强产业扶贫力度,发展壮大产业基础,扩大贫困农民收入渠道。20年来,该县投入扶贫资金746.94万元,扶持4.86万农户种果5.35万亩,饲养母香猪7025头,母菜牛5812头,种桑8098亩,甘蔗2.63万亩。这些产业已成为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同时,该县每年组织输出富余劳力外出务工3000多人。此外,共投入资金300多万元,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680多期,培训8.4万余人,带动1.66万农户接受和运用种养新技术。
该县还整合社会力量,充分利用广东对口扶贫、中科院、国家林业局和区直、市直定点帮扶、以及县直挂钩帮扶等渠道,推进扶贫工作。20年来,帮扶单位先后投入资金2991万多元,修建学校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种养示范基地和农民技术培训基地等,有效解决了贫困致富“瓶颈”问题。
该县采取异地安置的方式,解决石山区贫困群众温饱问题。1989年率先创办河池乃至广西第一个异地安置移民场,仅3年时间就解决134户204人的温饱问题。到2003年10月止,全县安置县内移民1454户6887人,安置都安、大化、东兰三县移民12575户66470人。20年来共投入异地安置资金3.06亿元,修建房屋28058间,建人畜饮水工程407处,水池407座;修建村级路12条65公里,屯级路217条353公里;修建水利渠道36公里,小山塘小水库50座,地头水柜2785座;建沼气池8600座;完成坡改梯田5.6万亩;新建农贸市场5个5100平方米,设置教学点63个,修建校舍面积1.56万平方米。该县的异地移民安置场点的甘蔗、桑园、水果、板栗等种植面积16万多亩,移民人均收入比原来增加10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