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曲洪生朱丽娟
年,农业银行长春民丰支行大堂经理赵丽娜的丈夫—于勇同志,被吉林省委财经办派驻到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向阳村任驻村工作队长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经过艰苦努力,原本贫困户及贫困人口占比均超三成、住的是泥草房、走的是沙土路、种的是低产地的向阳村,走向了绿美宜居的小康村,成为脱贫攻坚典型示范村。新华社、吉林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于勇同志的先进事迹,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等领导同志做出重要批示,于勇同志先后获得“吉林省脱贫攻坚贡献奖”等多项个人荣誉。于勇同志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难得成绩,与党的领导和他忘我的工作精神固然密不可分,但正如那句话“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自从于勇驻村扶贫后,妻子赵丽娜在“后方”默默奉献、全力支援,成了一名心系扶贫的农行人、支持扶贫的好帮手、助力扶贫的贤内助。
一个淑女子,活成子“女汉子”
赵丽娜从小是在家人及周围人的关爱中长大的,结婚后,丈夫于勇承担着家里的“锅碗瓢盆”和“大事小情”,在同学、同事、家人、朋友眼里,她是一个温润贤淑、弱不禁风的女子,满脸幸福始终挂在脸上。然而丈夫驻村扶贫以后,一切都变了,她成了这个家庭的顶梁柱。从柴米油盐、到送孩子上学,医院到参加孩子的家长会,还要准时上班。丈夫刚去扶贫时,赵丽娜在支行综合管理部做统筹工作。当时“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同时还要做好日常“五险二金”的计提、干部报备、党务管理、档案管理、员工行为排查、四项制度建设等,她经常加班到深夜才回家。当时,又恰逢女儿高考,她每天凌晨四点左右起床为女儿做早餐,天蒙蒙亮的时候就去路口打车。那一段时间,女儿每天披星戴月、形单影只的打车往返学校,无论阴雨绵绵还是大雪纷飞,天天如此。为了不影响丈夫工作,她和女儿有个约定,就是在和丈夫通话过程中,不说困难、不说矛盾、不说困惑。
在小我与大我、小家与大家之间,她做出了人生无悔的选择。给予了丈夫理解与支持,主动扛起家庭的重担;承担了所有生活的艰辛,让丈夫无后顾之忧;用默默的付出,建立了脱贫攻坚牢固的“大后方”和“根据地”。
一种情感,两处思念
丈夫扎根农村,大多时候只能通过手机与她“见面”,扶贫工作把他们分隔数百里,天各一方,心底里深埋着相互的思念和牵挂。她经常对他说“放心吧,家里有我”,女儿也说“爸爸我很乖,很听妈妈话,会努力学习的”……她们把思念化为动力、把牵挂化为嘱托,用亲情的温暖激励着爱人为脱贫攻坚不断前行的步伐,用实际行动和辛苦付出实践着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默默支持!
在家千般好,在外事事难。丈夫怕她担心,从不谈他所遇到的困难。但她深知“农村路也滑,人心很复杂”。后期在丈夫所讲的故事里她了解到,在驻村的日子里,调皮捣蛋、挖坑设井的事层出不穷,丈夫都一一化解,可想而知他经历了多少坎坷。在驻村工作中,丈夫历尽风吹日晒、天寒地冻,始终亲力亲为、真抓实干,经常出现在泥泞的田间地头、炎热的施工现场以及百姓的门前院落,以实际行动和对群众的真情实感赢得了百姓的信赖与支持。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在长期驻村工作中,因环境不适应和劳累,在严寒的冬天给贫困户发大牛时,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医院看到丈夫走进门的那一刻,看着他那明显疲惫的脸庞,她的心莫名一阵心疼。看到他脸上一副痛苦的样子,双手扶着墙踉踉跄跄地走着,两腿发软,看着随时要倒下去的样子,她瞬间泪如雨下、泣不成声。丈夫有一个月的时间双腿不能行走需要靠轮椅代步。她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医院照顾爱人。她每天就像“陀螺”一样转动,体重由原来的斤下降到92斤。日益操劳使她的身体吃不消,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一天24小时无睡眠,大约持续了一周左右。得病后她不敢告诉父母、爱人、孩子,只能自己默默承受。病来如山倒,去病如抽丝。吃了一年的中药制剂才有所缓解。然后又因为免疫力低下导致脸上红、肿、痒,医院也没有治疗的特效药,又经过了一年多的调理才逐渐好转。那段时间她生病了没有人照顾,还得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小家。那时的艰辛真的是让她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但她得知向阳村的村民纷纷拿着水果、鸡蛋、罐头等到驻地去看他,一些老百姓都止不住落泪时,她觉得为家里的付出是值得的。
一份情怀,两种表达
每一个人都有着忠诚执着、大任担当的家国情怀,每一个人都有着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仁爱之心,只是表达方式和实现路径不同而已。这种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作为农行人,立足本职,严格要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是理应有的使命自觉。脱贫攻坚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赵丽娜觉得自己责无旁贷。
在工作中,赵丽娜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加强业务训练。在服务过程中积极、主动、热情的接待每一位客户,力求实现最好的人生价值。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亲切的问候,像一缕阳光,会深深的温暖人心。不管是接待、咨询,还是受理业务,她都热情服务,用她的热心、细心、和耐心,换取客户的安心、放心和舒心,让客户能够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多年的工作经验,让她深深的懂得用心服务是连接客户与网点的命脉,她愿做农行与客户连接、沟通的纽带。只要在工作中多一些微笑、少一些抱怨,多一些主动、少一些推诿,多一些真诚、少一些虚伪,就会赢得客户多一份理解、少一份埋怨,多一份信赖、少一份怀疑。只有让客户信任自己,才能在激烈的同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丈夫的感召下,她也积极投身扶贫,为脱贫攻坚尽绵薄之力。年冬天,丈夫回来说向阳村有个名字叫的“小春子”的女孩没有过冬的棉衣。她二话不说就把为女儿买的新棉衣送给了曾经因父母打仗吓傻了的“小春子”。并协调了有关单位和个人,为向阳村的老百姓捐送了电脑、电脑桌以及日常的生活必需品。同时她也为扶贫帮困多次捐款,经常在农行掌银扶贫商城购买商品。遇到困难的客户都会伸出援助之手,为生病的客户捐款捐物,多次收到客户的表扬信。如今,帮助弱势群体已经在她的工作和生活中成为常态化。在这几年当中,她先后被二道支行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金钥匙春天行动春天之星”“最佳营销能手”等。经过几年的锻炼,个人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会了开车,网购、制作短视频等许多方便工作、生活的技能。
一枚军功章,也有我的一半
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3年多来,在多方大力支持下,丈夫带领的扶贫团队,共为向阳村协调实施了边沟、围栏、农户大门、农户储粮仓、休闲娱乐广场、文体广场、水泥路面、路灯、文化长廊、公共厕所、危房改造、村屯绿化、村部扩建、村部外墙改造、机耕路改造、电商服务平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暖气改造等17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蓝莓种植、金谷鸭养殖、黄牛养殖等3个产业项目,合作开发休闲农业集体经济项目,共3个方面21个具体帮扶项目,总投资达万元。向阳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功能实现了质的飞跃,美化亮化等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幸福指数大幅提高,向阳村正在由破败不堪的贫困村向绿美宜居的小康村大步迈进,于年底提前3年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立竿见影,产业项目持续发力,总投资.8万元的蓝莓种植项目,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年,全村蓝莓产值近80万元,年翻了一番多,达到万元,今年进入盛果期,产值超过万元,贫困户脱贫有了绝对牢固的保障。
年1月,因机构改革,丈夫从村里撤回,回到原岗位工作。新华社以《一夜风雪话脱贫》为题,登载了她丈夫带领向阳村百姓脱贫攻坚有关情况,省委书记巴音朝鲁、新华社社长蔡名照等领导同志分别在稿件上给予了重要批示;新华每日电讯两次报道了他结合扶贫工作组织村民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做法和向阳村发生的变化;吉林电视台4次在吉林新闻联播和大型跨年直播节目中播出了向阳村脱贫攻坚成果;吉林卫视还专门制作并播出了向阳村35分钟扶贫专题片《向阳花开》。时任省长刘国中、省委副书记高广滨、副省长李悦、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振吉等领导同志分别带领有关部门到向阳村调研指导工作,均给予较高评价。他本人曾先后获得靖宇县优秀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标兵、靖宇好人——脱贫攻坚先锋、省委农办优秀共产党员、吉林省脱贫攻坚贡献奖、年第二季吉林好人标兵、吉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并获记个人三等功一次。在去年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上做了题为《讲奉献求实效、脱贫攻坚勇担当》的事迹报告。
当丈夫把这些荣誉放到她面前时,她又一次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三年多的心血和汗水没有白流,有付出终有回报,看着一个个金灿灿的奖牌证书,面对着贫困户送来的满含深情的牌匾锦旗,细品着农民饱含感恩的蓝莓果,她的心中充满了自豪与满足。现在,丈夫总会诚恳的对她说:“没有你的支持和鼓励,我怎能安心扶贫,没有你的辛苦付出,又怎能有这累累硕果,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