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未来飞行员正被网课消灭每天盯屏8小
TUhjnbcbe - 2024/12/15 17:46:00

“再让孩子们这样通过视频来上课,今后要选飞行员就难了!虽然说现在招飞条件降低了,但裸眼也要0.8以上啊!”

这是一位小学生家长发出的感概。但这样的想法并非耸人听闻。

长时间通过电视、电脑、平板、手机等电子产品学习,中小学生的视力势必受到影响。

2月28日,上海市政府举行的疫情防控发布会上,就请来的眼科专家,给学生和家长提出了多条建议。

无奈:孩子宅家1个多月未出一滴汗

今年的寒假基本上从1月中旬就开始了,受疫情的影响,从1月21日左右起,很多学生就基本没出过家门,如今至少要到3月中旬以后才开学,这意味着中小学生在家里要呆上2个月。

目前,各地大中小学生的开学日期继续延迟。今天教育部发布的消息,即使是万众瞩目的高考,时间也还没最后确定,其它低年级的学生更不用说,就贵州说初三高三3月16日起开学。

宅在家的时间长了,户外活动时间少了,闲暇之余孩子们接触各种电子产品的机会也多了。假期期间,为了安排孩子们的时间,不少家长也让孩子跟着各学习辅导机构上在线网络课程,孩子们每天的用眼时间大大增加。

受疫情影响,从1月22日起“闭关”至今,上海读高二的轩轩同学已经在家中呆了一个多月,这30多天中他没出过一次家门,虽然每天仰卧起坐、平板撑也做了一些,但几乎没出过一滴汗,视力不错的他也感到眼睛相当吃力,怀疑视力下降了。轩轩平常算得上是一名体育健将,是上海静安区体校篮球队的队员,平常每天至少要打2个小时的篮球,还有半小时以上的适应和恢复性运动,可如今,只能宅在家里,天天上网课,看看电视,视力下降,体质也弱了。根据上海对全市超过7万名学生(家庭)的调查显示,对于延期到3月1日以后开学,家长顾虑最多的两点,第一是担心孩子缺少锻炼”(45%),其次是担心担心孩子长时间接触手机等电子设备,影响视力”(41%)。

已经有不少家长发现,经过这一个多月,孩子的视力确实在下降中,但对此也很无奈。不能出去,孩子也不愿意出去。

上海的一位家长说,以前孩子一天看电视、用电脑、玩手机的时间,总计不超过2个小时,可现在基本上从早晨8点到晚上8点,除中间吃饭外,可能达到10个小时,视力不下降才怪呢。

现状:中小学生近视率持续上升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并逐年上升,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为此,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共同出台《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到年,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同时,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近视成因分为先天因素和环境因素,由先天因素为主导致的高度近视,其患病率较为恒定。而后天环境因素中,生活方式特别是户外活动不足、学业负担过重等引起的近视越来越明显。”复旦大医院副院长、上海眼视光学研究中心主任周行涛表示,当前我国青少年近视呈现低龄化特点,近视患病率仍在上升。

不断升高的近视率让人担忧。年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李玲团队发布的《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显示,我国高中生和大学生近视患病率均超过70%,视力不良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在青少年群体中多发的近视正呈低龄化和上升趋势。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学生视力不良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近视10年翻一倍。

原因:电子产品是罪魁祸首

中小学生群体中近视率不断升高的问题,并非近年才出现的。《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数据显示,户外锻炼不达标、学习负担过重以及睡眠不足等现象依旧普遍存在于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且随着年级越高,这种现象越严重。但如今学生在家,没有考试,电子产品就首当其冲了。

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频繁使用,使孩子继续沉迷于各种电子产品中,对于降低近视发生的概率更是雪上加霜。一项对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89.5%的受访者称周围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多,长期使用电子产品被视为罪魁祸首。

儿童青少年的视觉神经还没有发育完善,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导致其用眼强度增大,眨眼频率降低,很容易造成视力减退。周行涛直言:“无节制地过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对眼健康肯定是不利的,对近视的发展会产生影响。”

对此,《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家长陪伴孩子时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避免在孩子学习和娱乐活动中过多使用电子产品。

但如今,孩子们的理由很充分:我要上网课,还要利用电子产品进行学习,家长管控起来很难。

实验发现,孩子聚精会神的看手机、电视、投影等数码产品时,每分钟眨眼频次大大缩减!眨眼频次减少,形成的泪膜也随之减少。

正常情况下每分钟眨眼约15-20次。当孩子玩手机超过20分钟后,平均每分钟眨眼7.6次,即每分钟能产生7.6次泪膜,泪膜平均破裂时间约5.3秒,即每分钟泪膜覆盖眼球时间大概在40秒左右,而一分钟有60秒,剩余20秒眼球少了泪膜的润滑,就会引起眼睛干涩、视疲劳。这也就是为什么电子产品会引发干眼症的原因之一。

除了眨眼次数和泪膜破裂时间外,长时间用眼引起的视疲劳容易造成视力下降,特别是近距离用眼。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情况,低头看手机久了,再抬头看远处的东西会发现视力出现短暂的模糊症状。

行动:疫情期间不忘护眼行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面前,全国约2亿儿童青少年面临延期开学、居家自主学习。如何在长时间、大规模的“宅家”行动中落实近视防控指导,保护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科学推进“停课不停学”,成为一项艰巨挑战。

近日,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充分发挥专业和平台优势,从实际出发,创新宣讲模式,多层面、多渠道积极参与抗击疫情工作,推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保障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眼健康。

宣讲团成员涵盖眼科、疾控和保健部门专家,高校和教育卫生部门领导、工作人员等,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超过半数专家坚守工作岗位,有些奋战在防疫抗疫第一线,多种形式积极参加战“疫”工作。在亲身参与抗击疫情的实践中,宣讲团成员参与修订教育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组织编写了多本指导手册,并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督导等工作。

据悉,经过积极筹备,宣讲团专家走进演播室指导疫情期间健康用眼,借助电视、广播、报刊等平台,通过开设专题节目、专访、短视频等形式,宣传疫情期间眼健康防控,直接影响人群余万。宣讲团还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了《寒假防控近视谨防5个误区》《疫情期间“居家护眼宝典》《新型冠状病毒眼科防护全指导》《视光门诊院感防控手册》《儿童青少年居家近视防控须知》等近百个适用于自媒体和新媒体传播的文稿、视频,覆盖各省、市、自治区,总点击量过千万。

但具体到每个家庭、每个学生,护眼效果似乎难以达到预期,因为使用电子产品是实实在在增加了。

为此,上海3月2日开始的线上教学,小学生每节课限定在20分钟,中学生限定在30分钟,尽量避免学生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

建议:每天目浴阳光1小时以上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主任医师邹海东提醒,疫情当前,“居家”和“线上”是主旋律,看电视、电脑和手机的时间也大大增加,这时该保护好我们的眼睛。

首先是切忌用眼过度。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玩手机、打游戏等)容易发生“视频终端综合征”,出现眼酸、胀痛,引发或加重干眼症,严重的会发生视力下降、神经衰弱和抵抗力下降等。因此建议看手机和电脑20分钟后,要休息眺望远处至少20秒钟以上。适度的居家锻炼可改善干眼症状。疫情防控居家时期,提醒大家要牢记:自然光,防近视;多休息,勤做操;先洗手,再摸眼;轻眼病,缓就医;重眼病,马上治。“期待疫情早点过去,春暖花开时我们一起去看看外面‘晴’彩的世界。”

“近视没有特效药,家长重视最重要!”邹海东强调,要严格控制孩子近距离用眼时间,年龄越小,连续用眼时间应越短。阅读、写字时应确保光线适宜,要做到“一拳一尺一寸”。坚持上下午一天两次眼保健操。要注意,做眼保健操前一定要认真洗手。在通风防疫的同时,要在早晨、中午、下午的不同时间段,尽量让孩子到阳台、窗口或者自家院子里放松远眺,接触户外自然光,每天目浴阳光累计60分钟以上,这才能减少近视的发生。

呆在家长太久也不是办法,随着疫情的好转,孩子们也希望能尽快回到校园,当然,安全是前提。

1
查看完整版本: 未来飞行员正被网课消灭每天盯屏8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