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记者陈媛通讯员田娟)3月20日,小莉(化名)因为嗜睡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找杨渊教授看诊。
小莉今年16岁,是一名住校初中生,学习成绩也还算不错。刚刚开学才几天,细心地班主任老师就发现,小莉状态不好,每天上课的时候,不停的打哈欠;还会无缘无故的跌倒,更多的时候她会趴在桌子上,说“头痛、头昏”。于是班主任老师就立即联系小莉的父母,将她接回家休息。
回到家里的小莉仍恢复不到“健康的状态”,父母担心小莉的身体,也更担心她的学业,于是就带着小莉不停找医生做检查,找原因。
杨渊仔细的查看病历,发现小莉做的检查已经很全面,并没有发现器质上的病变。她单独与小莉聊天后发现,小莉是一个很敏感的女孩,由于白天精神状态不好,学习不在状态,很自责;所以晚上她睡觉时常会做恶梦,说梦话,更有时会大喊大叫地从床上掉下来。
杨渊说,小莉“嗜睡”的问题可能更多的是心理焦虑造成,长期学习压力,没有父母的陪伴,失意时无法寻求帮助,从而导致睡眠质量差、睡眠不足,最后是进一步引起心理、生理的一些改变。紧张的生活、学习节奏,同学间竞争,父母的压力、学校压力,让睡眠成了一个现实的“奢侈品”。但总观人的一生,其实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处于一个睡眠的状态下。睡眠质量不高,影响心理;心情不好,多思多想,又导致睡眠质量不高;反反复复,只会是恶性循环。健康的心态,给自己的睡眠一个专属区,回归健康睡眠。
正常人的睡眠时间7-8小时就够了,但这个时间并非绝对,是因人而异。也有人5、6小时睡眠就足够了,白天精神很好,没有任何不适;也有的人,睡8个小时起床,白天困倦想睡,需要超过9小时的睡眠才能解乏、保证第二天的精力。
在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白皮书》里,对6到17周岁的青少年儿童大数据调查后发现,睡眠不足8小时的占比达到62.9%,13到17周岁青少年儿童睡眠不足8小时的占比达到81.2%。67.3%的人认为课业压力给睡眠造成了严重影响。
杨渊介绍,当睡眠质量出现问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额外的困扰和危害:皮肤衰老、肠胃功能紊乱、免疫力减退、记忆力下降等,还往往会引起精神烦躁、焦虑不安;长期睡眠障碍还会引发高血压、神经衰弱、心脑血管意外以及心理疾患等,甚至造成猝死。在这次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调查发现,睡眠状况对于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影响显著:在睡眠质量差的青少年儿童中,会有40.5%出现神经衰弱或抑郁;而这一问题比例,在睡眠状况优的群体中,仅为1.4%。可见青少年正处在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特征还没有完全定型,睡眠状况对于青少年儿童的性格形成有较大影响,睡眠质量差,很容易导致神经衰弱或抑郁。睡眠与青少年抑郁心理问题息息相关,不容忽视。
杨渊说,总得来说,睡眠障碍的更常见的是失眠,但除了失眠,其实更多的人可能曾有过“垃圾睡眠时间”,即白天里的时间不分场合不分时段都想睡觉,从而影响工作或学习,时间久了会引起认知功能方面的改变,近事记忆减退,思维能力下降,学习新事物能力下降等。这也是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