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照山孙志勇
在6月19日发布的“大成拳临症康复法对颈肩腰腿疾病疗效之论证”一文中,对大成拳临症康复法的原理及作用机理进行了阐述。
一个自然的人,由于受到内环境和外环境的影响,到了一定时间或年龄阶段,人的先天“元气”和后天“宗气”既会由昌盛转为衰竭,又会在经络的运行中产生故障,人就会由健康转至亚健康乃至发展为不同的病变。比如,一个人长期精神紧张或作息无规律,身体就会产生种种不适(亚健康),以致完全成为身患神经衰弱、抑郁症或高血压等疾病的人;又如,那些经常暴饮暴食或生活无度者,先是大腹便便,身形臃肿,走路气喘,坐者思困,此即典型的亚健康状态,然后极有可能成为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冠心病患者。此外,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内气”不足,均会造成免疫力降低,这样的人轻者经常感冒,小病不断,重者会滋生恶性病变。
既然亚健康或疾病会向我们走来,同样也会离我们远走而去。其方法包括调节生活节奏、改善饮食结构、适当的体育运动等。当已经身患某种疾病时,亦可直接通过有效的运动康复理疗方式来消除疾患。如人们熟知的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关节炎、高血压等病症,即可通过大成拳的养生法使其康复。大成拳养生法包括站桩法、动功法、临症康复法、功力按摩法等。其中的临症康复法是笔者根据大成拳的养生原理及多年的研习、实践而创编。改法以浑元桩为基础,以不同的肢体运动方式来改善或消除疾患。
在康复功法中,浑元桩既是培养锻炼“内气”重要法宝,又是动功的间架基础,无论何种动功,均是将浑元桩作为起始式。站浑元桩具有强壮筋骨,温养气血,消除疾患的作用。患者在动功的前后都可练习,时间逐渐延长。站桩的开始,两手有胀麻感,此后,这种“内气”会慢慢向两臂乃至全身延伸。浑元桩站法如下:
两脚横开,与肩同宽,两腿自然弯曲,两臂抬起,两手与肩同高,两肘略低于肩,两手食指约6~8寸距离,两臂在身前如抱横椭圆的气球(图1)。
大成拳临症康复法共五法。在此仅介绍擎天巨柱和回首弓射两种练法。这两种方法对颈椎病的疗效最为显著。对肩周炎,腰椎病之类的疾病亦有一定辅助康复作用。
一、擎天巨柱
在浑元桩的桩式下,周身放松,以鼻深深吸气,待吸满气后,再将所吸之气缓缓以口呼出。在呼气的过程中,左脚向前迈步成丁八步,两臂向上抬起,两手高举过头,好似伸向遥远的宇空,两手距离与肩同宽,掌心相对,十指向上,与此同时,下颌向上抬起,两眼斜向上,目视天空。至此,整个身姿如同擎天巨柱矗立于天地之间(图2、3、4);
图1、2、3、4稍停片刻后,以鼻缓缓吸气,待吸满气后,再慢慢以口呼气,左脚随之后撤原始位置,两手向前下方回落至浑元桩(图5)的位置;
以上是左式的擎天巨柱练法。右式的练法与此相同,方向相反,即:在浑元桩的基础上,先慢慢把气吸满,然后,在右脚上步、两手上举的过程中,缓缓将气呼出(图6、7);在下颌上抬、两手上举的状态下,再次吸气,此后,在下颌回收、两手下落至浑元桩位置的过程中,以口将气吐出(图8);
图5-8如此即是一个完整的擎天巨柱训练,依法共做三个练习即可。
该动功对上肢、两肩、颈椎、腰椎、两腿等运动系统的疾患均有一定的康复效果,尤其是对颈椎病的患者可直接起到牵引与复位的作用,若能配合回首弓射练习,效果更佳。两者若能坚持不懈,定能收到不医而愈的效果。
二、回首弓射
先站成浑元桩(以侧位为例),整体松静片刻后,以鼻深深吸满空气,然后,在以口慢慢将气吐出的前提下,左脚先上步为丁八步,上身再向左后方转动,两臂带动两手向左后方摆动,左臂伸直,左手置于身后,掌心向右,右手置于左肩前约半尺距离,掌心向后,整个定势动作如同回首拉弓射箭之状(图9、10);
在保持左式回首弓射的状态下,以鼻深深吸气,此后,在缓缓以口吐气的过程中,左脚后撤至原位,上身随之向右转身至正前方,两臂两手向右摆动至浑元桩的状态(图11);
图9、10、11身体稍作休整后,再依法配合呼吸做一个右式的回首弓射的练习(图12、13、14);
此后,在先吸后呼的过程中,做一个撤右脚、左转身、摆两臂的动作练习,乃至完全恢复浑元桩的状态(图15);
图12-15如此即完成了左右回首弓射的练习。重复上述练法,再做两个回首弓射练习即可。
该动功的回首可强化颈部的活动,两臂模拟拉弓射箭动作有利于恢复肩臂功能,左右的转身可锻炼腰肌,因此,回首弓射的练习对于颈椎病、肩周炎、腰部病症均良效。对于颈椎病患者而言,若能配合擎天巨柱练习,则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配合前伸后拉练习,则有相辅益彰之效;与踩步顶腰同练时,则能事半功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