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李叔同的冰火人生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
TUhjnbcbe - 2025/5/4 16:16:00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

写弘一法师(李叔同)是最困难的。

因为这个人活了两辈子。一辈子在俗世,一辈子在佛门。

其实写弘一法师最难的,恰恰不是他的多才多艺。因为无论是他的诗词,还是绘画,还是戏剧,还是书法,都是下些功夫也许就能弄懂的。

最让人难以捉摸的,是他的出家。为此,我读了多本佛教经典,仍一无所获。甚至是越读越蒙。

有个居士朋友告诉我,佛法不是学问,不像数学和物理,听老师讲就能懂。佛法是修行,佛法讲:修悟行证。就是说要亲自去修。一开始觉得佛法有些像胡说八道是你还没有“入戏”。

说白了,佛法是要实证和实修的。那我就用人所共知的常识思维,来弱弱地谈下我对弘一法师出家的理解吧。

01才华横溢的李叔同

有首歌叫《送别》,许多人一听它悠扬的旋律和耐人寻味的歌词,就被吸引住了,瞬间觉得比许多流行歌曲好听百倍。

其实这首歌的作词,就是弘一法师。只是他当时还叫李叔同。

歌手朴树曾说:如果《送别》的歌词是我写的,当场死在那儿都可以。虽然这是句玩笑儿话,足可见这首词写的实在妙极。

这首歌词好在哪儿?一是它写的是“悲欢离合”这一古往今来的永恒主题。第二,就是沿袭了婉约一派,清新淡雅,情真意挚,凄婉柔美,且句子长短参差,充满变化。

歌手朴树

其实当年的李叔同,才华远不止在诗文方面。有人比如他的才华:和他的诗词比,他的音乐不值一提;和他的绘画比,他的诗词不值一提;和他的戏剧比,他的绘画不值一提;和他的书法比,他的戏剧不值一提。

是的,他的书法更是了得。其实他在临习古人碑帖方面,是下功夫极深的,尤其是墓志,感兴趣的朋友可上网搜搜。但他毅然抛弃技法,直入禅意,有人说比八大走得还远,走极简之风,用简易的线条,表达更深的境界,易仿难学。

由弘一法师放弃传统书法的技法,我想起了他放弃常识而出家的活法儿。

02”抛妻舍子“的出家

年冬,李叔同将半屋子西洋油画美术书籍送给北京美术学校,将印章送给西泠印社,将平生收藏的字画送给夏丏尊,将收集的音乐和书法作品送给刘质平,带上几件薄衣、两袋梵典,去虎跑寺出家了。

据说李叔同出家,是因为夏丏尊的一句说笑话。二人是朋友,一起共事七年,时常谈论艺术、绘画和时局,吃茶闲聊更是他们这些文人的最爱。一天,夏丏尊笑着说:“我们这种人,如能出家做和尚倒是挺好的”。

文学家夏丏尊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几天后,李叔同就真的跑去西湖边的广化寺体验起了和尚生活,夏丏尊吓一跳。不过夏当时并没当回事儿,因为李叔同很快就回学校上班了。

可没多久,夏丏尊就真的吓到了。李叔同看到日本杂志上说“断食”可以修身养性,还可以治好他的神经衰弱,便又跑去定慧寺中“绝食”了十七天,一年多后,李叔同就剃度披上袈裟做起了和尚。

净空法师说,出家人是要经过家人同意的,可当时李叔同父母都已去世,他自然无须征得父母的同意,可此时他却有两个明媒正娶的妻子,还有几个孩子,其中中国妻子育有三子,日本妻子育有一子一女。

03嫁给弘一法师,就必须要想开?

抛妻舍子出家,到底对不对?可能我这样问,本身就是外行。

有人说,出家,还管那么多。还有人说,出家是特不得了的一事儿,“弘一法师的‘爱,是慈悲’中的爱,不是我们理解的狭小情爱,是无边的大爱,超越一切。法师的爱,是基于对一切众生的平等的爱,因此,他舍小取大,是为了证悟宇宙真理,成就救度众生的大愿”。

这听着,的确有点像“为大家舍小家”。

可你别忘了,如果你是他的妻子,可就惨了。

有人夸他原配妻子没有阻拦他出家,是想得开。实际情况不是。当朋友纷纷劝说原配夫人俞氏前往寺庙接丈夫回家时,俞氏知道李叔同的性格,加之本来李就不爱她,两眼茫然的摇头:“他是不会回来的。”

这话一听便知,和想得开,是两回事儿。

有人说,她嫁给李叔同,就要想开。想不开也要想开。于是讲出一套理论,比如:婚姻的本质,就是无常、无我、无自性和唯识的。婚姻建立在爱欲的基础上,是因缘合和,固定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不要相信爱情歌曲里“爱你一万年”的诺言。震撼人心而又离奇凄清的爱情,如夜空中的流星一样,美极了。

此番理论有无道理先放一边,对于十几年不回家,独靠自己一人带着三个孩子的俞氏来说,让她理解这些,是不是有些残忍。

有人又说了,人,就是要“做自己”、“自己开心就好”、“你开心了别人才能开心”,不用给她讲太多,讲现多她也不懂,除非她多读佛经。

唐代佛经传

虽然是包办婚姻,有时我在想,可能俞氏肠子都悔青了,真不该找“大师”为伴,找个普通凡人过一生,也许更幸福。

俞氏是领教过和“大师”在一起的日子的,那就是“从未相见,家人所寄书信,亦从未开启”。只是,偶尔,弘一法师会给家里寄来,写有“南无阿弥陀佛”字样的篆字条幅,并劝说家人信佛,如有可能,让后人从事教育事业。

这时有人就笑了,说弘一法师的字很值钱啊,把这篆字条幅卖了吧,够吃一些时日了。可当时他的字,是值不了什么钱的。

弘一法师书法

04.“活出自己”与男人的责任

另一位妻子,在日本的那位,就不像俞氏那么忍耐了,因为他们曾经彼此爱得难舍难分。

她叫雪子。如果说李叔同和原配妻子俞氏不是真爱,和风月场合天韵阁的李苹香、优梦园的谢秋云,还有朱慧百、高翠娥等妓女都不是真爱的话,和雪子绝对是真爱。

当年李叔同至亲至爱的母亲去世后,他前往东京留学,据说换了一个身份,叫李哀,且双亲健在,二十六岁,未婚,此番逃离,欲和往日告别。

在一次画画时,弘一遇到了房东的女儿雪子,雪子天生丽质,皮肤很白,李叔同想雇佣她当油画模特儿。每次画毕,都会给她弹琴一曲。雪子明明知道他18岁时就遵奉母命与茶商之女俞氏结婚,有妻有儿,可还是没控制住爱上了这位中国才子。

李叔同为雪子画了多少画很难知晓,现在能够看到他的唯一作品就是《出浴》。他在追求雪子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也许你早就从我的眼神和行动上看出来,我是喜欢你的,而且喜欢得深入骨髓。”

19岁的雪子,不谙世事,年春天,便与他同居了,并生下一子一女。

嫁给艺术家是可怕的,也是悲哀的。尤其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如果你和他性格一样还好,当然,遭遇实际情形,谁也受不了。那就是突然消失了,出家了。

可能在不少人眼里,出家是特有魅力一事儿,可碰到你头上试试,特别是你们很相爱,或者是你认为你们很相爱,他突然离家出走,扔下你和孩子,为了“更崇高的目标”,这目标还不是为了家国情怀,而是“活出自己”。

他刚认识你时,应该不会告诉你有一天会如此,否则,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女子愿意和他在一起,并嫁给他,真是个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

05肝肠寸断的雪子

雪子的中国丈夫走了。她受不了了。因为她不懂佛法。我想她懂佛法,她也不能接受爱人的不辞而别。

她带着孩子,冒着漫天风雪,千里寻夫。从上海赶到杭州,终于在西湖边见到了心爱的丈夫。丈夫的好友杨白民先生给了她一些钱和李叔同自剪的一绺胡须,说是李叔同托他转交的,并且说,“李叔同拜托我将您送回日本。”

“我不要回日本,我要见丈夫,我要丈夫回来!”雪子泪如泉涌,大声呼喊。

丈夫来了。老潇洒了。是比以前精神了不少。

雪子:“叔同------”

弘一:“请叫我弘一。”

雪子哭了:“我就叫你叔同。我爱你”

弘一不语。

雪子:“你怎么变这么快?啥时候变的?”

弘一:神情庄严。

图片来自网络

雪子:“你当时不是说爱我,爱我一生一世么?”(并示意小孩喊爸爸)

一男一女跪下,不停地喊爸爸。此起彼伏。

弘一:微微一笑。

雪子(生气了):“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

弘一:“爱,就是慈悲。”

雪子:“那我问你,你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雪子的心在滴血)。

弘一无语应答。

彼此长久沉默。

“师父,该上船了!”有人吆喝。

旋即,弘一法师步履轻盈,上船离岸,一浆一浆的,消失在湖心,没有回头。

船只,很快消失在远方。雪子和孩子长跪不起,泪飞化作倾盆雨。

这一幕,如果放在电影上,还可以,毕竟是艺术么,可发现在现实中,从常识角度讲,有些莫名其妙。

后来,据说雪子带着孩子又在庙前跪了三天三夜,等“大师”回头,可她和孩子听到的,只有时不时远处飘来的悠悠钟声……

不日,肝肠寸断的雪子,回到日本,永无消息。

图片来自网络

06弘一也有憾事

米兰·昆德拉在《生活在别处》中写道:“只要我们活着,就是在自我欺骗”,“当生活在别处时,那是梦,是艺术,是诗,而当别处一旦变为此处,崇高感随即变为生活的另一面:残酷”。

世人经常评价弘一法师:只有深刻经历过红尘的人,才能如此坚决地放弃红尘。

果真如此么?他在62岁圆寂之前,曾与一赵姓好友在雁荡山相见,站立崖边,山峰浩荡,好友突觉他眼里有一丝情绪掠过。赵问:似有所思?他答:有思。赵问:何所思?他答:人间事,家中事。

年10月,弘一法师在病重弥留之际,告诉身边的弟子,“你在为我助念时,看到我眼里流泪,这不是留恋人间,或挂念亲人,而是在回忆我一生的憾事。”

这一席话,是不是和上面与赵姓朋友的对话,有些矛盾呢?

10月13日,他在一张用过的小纸上写下绝笔:“悲欣交集”。三天后,在念佛声中圆寂。

“悲欣交集”,至少从字面意思看,他从未放下过这悲欢离合的世间。当所有的人看他为佛时,而他自己心里明白,他始终是一个人。

一位佛家弟子说,一般情况下,家人不同意,是不可以出家的,寺院不给这样的人剃度。因为你尘缘未了,就应该在家学佛,尽丈夫的责任。如果背着父母妻子出家,家人因此而愤恨,因此而诽谤佛法(谤佛的罪是地狱),你就有大过失。你学佛不会成就,一定堕落。是因为,诸佛菩萨都发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而你只晓得上求没有下化,那么有可能出家目的不纯。

不过,这位佛家弟子又说,佛没有一定的身相,佛没有定法可说,佛法活活泼泼;佛既然无有定法可说,这就是说,经典非一成不变。

弘一法师自画像

网上有位女性,因为丈夫出家了,写下了一段文字,干脆放在这里,作为文章的结尾吧:

你们这些男人,爱着的是星辰大海,是窗外的世界,是普世众生,却唯独,不是我。你们的世界是那么大,那么大,而我,却是那么小,那么小,小到当你们以上帝般的鸟瞰视角俯视自己灵魂世界的王国时,我变成了忽略不计,无异于大地里的一粒沙。

作为女人,我不禁反思:我们的世界是不是太小了?小到仅仅一个男人就装满了,从此眼中再无其他?

与此同时,我不禁要问个清楚:你们所谓的“大”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这个抽象的“大”以我的理解,难道不是以一个个具象的“小”组成的吗?这些实实在在的“小”们就站在他们面前,会哭,会笑,会怒吼,会尖叫,而他们却选择性地失明失聪了……只看得见远方的景象,只听得见远方的召唤。

而这些所谓的远方、大海、窗外的世界、普世众生……换一个角度来看,真的不是另一种的狭隘和执拗吗?

作为女人,我们是不是太好骗了,以为男人嘴里的“永远”就是“永远”,起码不会有常人难以预料的,如五雷轰顶的“偶然事件”出现。你死,我能接受,别整这样婶儿的,我这智商,接受不了。我会死的。

呵呵,看来写这段文字的,没准儿是个东北姐姐啊。

阿弥陀佛。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叔同的冰火人生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