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说,今年这批孩子够倒霉的,没怎么上学却依然要面对中考、高考。我相信国家和各地区政府一定会针对今年疫情肆虐这种情况作出调整,以平衡教育市场化的问题。即便如此,我们也还是可以聊聊考前抑郁症的这个话题。尤其是在今年这样的特殊日子里,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可能还未出征、已然憔悴。
从名字上,“考前抑郁症”就很容易理解,而且病因几乎十分清晰明了,但是为什么就是在众目睽睽中下,考前抑郁症依然可以逍遥自在。这就是我们要今天讨论的问题。
如果说大部分的抑郁症都是患者自己想不开,那么“考前抑郁症”显然是家长想不开的结果。在大家不知不觉的关怀下,孩子就在抑郁症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最开始的表现可能少言(感觉上有些自闭)、脾胃功能不适(肠胃痛、消化不良)、失眠脱发(神经衰弱、压力过大),到后面就是易怒、精神不能集中、反应迟缓、成绩明显下降,再严重会产生厌学、逃避老师和同学的反社会行为。
在“考前抑郁症”的这条路上,家长们容易犯的错误是不重视、不了解、不关心。
不重视,就是说孩子在备考期发生的健康问题等同于一般时间生病的情况来对待。这样会导致家长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感受与心理状况,从而导致生理病情储蓄不能改善、精神状况每日况下。所以,如果孩子在备考期出现身体不适的时候,尤其是持续性的发作、但又似乎永远不会变严重的。这种情况下,孩子通常还会伴随不能准确地描述病情带来的痛感。那么家长就要注意了。
不了解。说一句不太中听的话给各位家长,其实大家着急也是白着急,除了少数作为教师的家长能比较清楚地了解到孩子的考学水平,大部分的家长又能了解多少。这些家长不过是把自己和老师的期望融合之后,就认为孩子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改学什么、该去哪里上学。就算我们看到了一部分家长尊重孩子的选择,但是不能排除一部分“尊重”是盲目的。所以,家长们不如多安排自己的孩子多跟年长一些的哥哥姐姐、已经经历了中高考的哥哥姐姐多聊一聊。如果家中有已经就业且品行良好的更长一些的哥哥姐姐就更好了。他们之间更容易产生共同语言,孩子也更容易接受建议。
不关心。其实,孩子不只是孩子,他们已经长大了,而且父母天天重复同样的话,孩子怎么可能不懂。但是孩子听懂了什么?家长更看重成绩,远胜于他们的孩子。所以,从这一刻起,孩子的心理状况就已经走上了畸形的道路。从此以后,父母再多的期望和关怀都不再是亲情,而是压力和暴虐。我看到过一个孩子去看病,他的父亲一直站在他的身边关心她他,但是从始至终他都没有抬头看过他父亲一眼。这说明,无论他父亲说什么,在他的心里就如魔障一般。与其天天